探索文化新蓝海,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| 社会科学报
点击上方“社会科学报”关注我们哦!
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,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。根据数据显示,我国消费贡献率由54.9%提高到58.8%,服务业比重从45.3%上升到51.6%,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,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。这其中,我国加快发展文化事业,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3%以上,接近GDP增速的两倍,文化产业正逐渐成为新的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,与其他行业进行融合的特色愈加显著。
原文:《探索文化新蓝海》
作者: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范周
文化领域改革是供给侧改革重要一环
报告提出,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,也是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招。纵观全文,“改革”一词出现97次,仅次于“发展”一词,为历年次数之最,表现出我国以“壮士断腕”的决心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。
我国坚持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、生态建设“五位一体”的总布局,全面推进、协调发展。政府工作报告中,关于文化方面着墨不多,但文化建设与多个领域相互渗透,是国家经济、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。相较于其他领域,文化并不特殊,它同样需要紧扣时代脉搏,贴近社会主要矛盾,成为人民美好生活中的精神食粮。
文化发展基础条件发生重大革新
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,要“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,创新生产经营机制,完善文化经济政策,培育新型文化业态。”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将“培育新型文化业态”写入其中,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意味深远。
首先,我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,创新发展、融合升级等诸多新兴领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与改革开放以来未曾出现过的诸多情况,以及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实际,2018年我国调整经济增长目标为6.5%,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。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高附加值产业,使其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,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前所未有的机遇期。
其次,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:“推进供给侧改革结构性调整,必须破除要素市场化配置障碍,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”。这意味着政府将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,以“加强财政、货币、产业、区域等政策协调配合”为原则,出台更多优惠政策,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。同时,加强对新兴产业的统计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中,一方面体现出新兴产业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,另一方面体现出新兴产业的相关配套支持也在不断完善。
需要强调的是,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,扩大高速宽带覆盖范围和公共场所免费上网范围。当今文化融合与互联网融合在产业发展中齐头并进,数字中国的建设使得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不断加强。截至2017年末,我国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4854万户,移动宽带用户113152万户,互联网上网人数7.72亿,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.8%。
塑造文化消费观的再认识
据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商务部的统计显示,2017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8.8%,连续第四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。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杭州等地的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已突破65%。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表示,我国的经济增长已转向消费、投资、出口协调拉动,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。自此,我们不得不重新去认识和思考文化消费。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数据显示,2017年全国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增长7.1%,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消费2086元,占比11.4%,在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中,文化消费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。2018年春节期间(2月15日至21日),中国电影票房为57.32亿元,同比增长66.94%,银幕、影院等基础设施在三、四线城市的茁壮发展,春节档电影质量的明显提高,创造了2月份单月票房过百亿的全球记录,足见我国的文化消费市场规模。
文化消费并不局限于广播电视、新闻出版、电影、音乐、演艺等产业,任何社会现象都可以找到背后的文化因子。
根据我国的人口预测,在未来的二十年中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高峰期,平均每年增加的老龄人口数将为1000万人,2050年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数的1/3之多,老龄化问题极其严重。如何引导老年人进行文化消费,丰富离退休赋闲老人的文化生活,为老年人口提供适合的文化产品,使老年人的幸福感得到提升,此为文化市场蓝海之一。
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壮大海洋经济,而在过去的报告中则以“发展”一词总结海洋经济的发展态势,说明我国海洋经济已初具规模。我国是海洋大国,应充分挖掘海洋这座文化富矿,利用好海洋资源,此为文化市场蓝海之二。
统计数据显示,2017年,全年国内游客50亿人次,比上年增长12.8%;入境游客13948万人次,增长0.8%;国内居民出境14273万人次,增长5.6%。旅游人数攀升、科技进步为文化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如何全面铺开文化旅游体系建设,此为文化市场蓝海之三。
这三个例子只是文化消费领域中的沧海一粟,还有更多领域值得关注和思考,需要我们用全新的文化消费观念进行关注和开发。在如此难得的机遇期中,文化企业必将如雨后春笋般在市场中涌现。政府、企业应把握时代,解放思想,转变认识,秉持创新驱动原则,培育新型文化业态,整合文化资源,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,将文化产业做大、做强。
新动能、新业态需要新人才
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。过去五年中,我国坚持创新发展战略,以创新驱动发展,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.2%提高到57.5%。“互联网+”广泛融入各行各业,互联网金融、新零售、“互联网+”农业等新型业态的诞生,离不开理念创新的开拓和科技创新的支持。为打破科研与市场之间的壁垒,实现创新成果更有效的转化,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“鼓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,支持科研院所、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”,以市场角度评估创新的价值,推进新型产学研结合。
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:“促进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上水平”,并且给出了相关建议,如“大幅扩展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”“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和输配电价格,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%”等。
青年一代是最具创新活力的一代。在“双创”队伍中,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当之无愧地承担着时代责任,走在时代前列。改善民生的同时,这一群体的就业表现如何,引起广泛的关注。2017年,城镇新增就业1351万人,失业率为多年来最低。根据研究机构数据显示,2017年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1.6%,平均月收入3988元,全国总体就业满意度升至65%。但与之相对的是,应届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也同样处于38%的高点,工作后频繁跳槽、离职继续攻读学位等情况屡见不鲜。
精准脱贫,文化不能缺位
进入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,精准脱贫是我国三大攻坚战之一。五年来,我国贫困人口减少6800万,贫困发生率由10.2%下降到3.1%,这与我国精准脱贫战略的实施、贫困地区卫生医疗条件的改善有着直接关系。与此同时,在脱贫攻坚战中,文化不能缺位。贫困不仅仅是物质概念,精神上的贫困有更大的概率导致物质上的贫困。在精准脱贫工作中,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,文化素养的提升是贫困人口彻底脱贫的关键要素,文化扶贫同样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力量。
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群策群力、共建共享、改造社会、建设美好生活的创举,是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。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,丰富文化生活、提升群众文化水平是衡量创建工作的关键指标,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、文化惠民工程的推进是丰富文化生活的重要路径。
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599期第6版,文章内容有删减,转载请注明出处,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报立场。
-大家都在看-
长按二维码关注
做优质的思想产品
社会科学报
微信号:shehuikexuebao
社会科学报官网:http://www.shekebao.com.cn/